活動速記 / 2016.01.13
講座記錄|木吉他比賽與演出的眉角(上)
如果你不只喜歡彈吉他,更下定決心將吉他作為一生的志業,那麼這系列的講座記錄,必定對你有很幫助。李吉他與Guitar Utopia 吉他烏托邦合作舉辦 『我要成為全職吉他手』講座三重奏,針對成為一位職業吉他手要俱備的能力與條件,請到三位講師來做分享;第一場由在學生時期就獲獎無數、與許多線上歌手合作並曾參與電影配樂錄製的郭一豪擔任講師。一豪老師從拾音器選擇、如何練習,一路到表演時的心態調整,毫不藏私的跟大家分享。
(以下整理一豪老師當天的講座內容)
拾音器(pick-up)的基本概念
一小群人彈唱時,吉他本身的音量是足夠的,但當你需要到三四十人、甚至更大的場地時,你就需要把吉他的聲音擴大,讓大家都能聽到;拾音器就是因為這樣的目的而誕生了。
然而,拾音器運用在木吉他上,會面臨到很多問題,第一個是回朔(feedback),這是因為木吉他是空心的,很容易振動,因此回朔情形比起電吉他更為嚴重。第二點的聲音的改變,通過拾音器、線材line in,吉他的聲音跟原先練習時的有所差異,許多演奏者窮極一生的目標,就是還原木吉他本來的聲音。
避免回朔和還原聲音,可作為選擇拾音器時,主要的兩個方向。
拾音器的種類
木吉他的拾音器分成四大類:響孔式、麥克風式、下弦枕和吸盤。
1. 響孔式,又稱線圈。它的概念就跟電吉他的拾音器一樣,是電磁鐵,所以利用金屬的弦,振動感應,就可以把聲音抓出去,裝的位置顧名思義就在響孔旁邊。它的聲音特性比較厚、比較軟,但相對的缺點就是比較糊一點。另外,響孔式很容易拆裝,因為它基本上就是一個螺絲,且彈性較高,可能依照你要高低音的顆粒明顯一點,而擺放斜一邊等等。但缺點是它會夾住面板,外加上有一點重量,因此會影響共震,造成吉他的聲音很明顯地改變。
2. 麥克風式。大部份會安裝在響孔內,安裝方便,聲音也隨著放的位置不同而改變。它的優點在於最接近吉他原始的聲音,但有一個致命缺點,就是最容易回朔。不過我並沒有認為麥克風是最接近真實的聲音,以現在很方便的宅錄舉例,再好的麥克風,你也不會把它塞到音孔裡去收音,通常會放在兩個地方收音:一個在響孔前,一個在指板處收手指的聲音,才有木吉他的感覺。
3. 下弦枕式,顧名思義裝在吉他的下弦枕裡面,算是最穩定的一種,在早期拾音器種類不多時,加上下弦枕式的吉他會叫做電木吉他。有人覺得它的聲音比較電一點,另外麻煩的是不容易安裝,而且裝下去後會讓下弦枕變高,進而影響到彈奏手感,雖然可以去打磨下弦枕,但沒有磨好,聲音就不平均,比較費工調整。另外,收音的位置已經很硬了,所以聲音進去就會乾、硬硬尖尖的,有些人形容會有很多屁聲,或說是很多毛邊,只要你按不緊時『撲茲』的聲音就很嚴重。
▲李吉他慎始系列使用B-Band T35下弦枕式拾音器。
4. 吸盤式,外觀上有點像聽診器,只要貼上去就可以了;缺點是不屬於能單獨使用的拾音器,因為它很容易掉,尤其是敲擊比較多的表演者,吸盤式可能不太適合,彈一彈震動就掉了。
拾音器在早期很少,木吉他的種類也不多,現在越來越講究。其實一種拾音器是無法滿足表演者需求的,通常會去選擇至少兩種到三種去搭配使用。那該怎麼選呢?大部份的經驗如下:
主要拾音器:響孔式、下弦枕式
附加拾音器:麥克風式、吸盤式
主要拾音器必須比較穩定,而且較有精神、維持顆粒感。附加的麥克風式和吸盤式,則可以給吉他空氣震動感,敲擊派的演奏者就更需要去補齊那個敲板聲。通常會是這樣兩個搭配,要加到三個也可以,只是東西越多,就越難調整。
▲郭一豪老師跟大家交流不同種類的拾音器。
慢慢的,大家開始意識到至少要兩種拾音器,就出現了『套餐』,把拾音器搭配在一起,讓你可以很方便的混用。但一個觀念提醒,這些東西都是去玩、去試出來的,並不是最貴或最便宜就最好,要找最適合的。所以大家窮極一生都是在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搭配。東西就是買來試試看,用了不好拆掉賣掉,你一定要去試出最適合你的。
(待續)
※『我要成為全職吉他手』講座三重奏由李吉他與Guitar Utopia吉他烏托邦合作舉行。
講座記錄|木吉他比賽與演出的眉角(下)